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便民服務 > 常見問答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登革熱 Q&A

什麼是登革熱?
A: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一種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呈現發燒、出疹、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狀,依抗原性可分為Ⅰ、Ⅱ、Ⅲ、Ⅳ型。
 
Q:登革熱的感染方式為何?
A:感染方式主要是藉由病媒蚊叮咬人時將病毒傳入人體內,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
 
Q:台灣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有哪些種類?
A:台灣地區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屬斑蚊類,特徵是身體黑色,腳上有白斑,主要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兩種。
 
Q:登革熱有哪些症狀?
A:有些人感染到登革熱病毒並不會生病,稱為不顯性或無症狀感染,有些人僅有發燒等輕微症狀,有些人則出現較嚴重的典型症狀,包括發燒、紅疹、眼窩或骨頭酸痛,甚至出血現象。由於個人感染後表現之症狀有很大的差異,必須由醫師診斷或實驗室檢驗,因此懷疑感染疾病時就必須就診。
 
Q:登革熱有哪些種類?症狀有何不同? 
A:

  1. 登革熱依病毒侵犯後發生的症狀可區分典型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二種。
  2. 典型登革熱與登革出血熱的初期症狀很相似,兩者之最大不同點乃在於後者有血漿滲出的現象,臨床上會出現腹水和助膜腔積水,這是典型登革熱較為少見之症狀。當登革出血熱之血漿滲出量很多時,病人會呈現休克現象,即登革休克症候群。

Q:登革熱的潛伏期有多久?
A:一般人感染病毒經3-8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
 
Q:登革熱的傳染途徑?
A:登革熱病患於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第五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熱病毒 (此時期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若被病媒蚊叮咬,病媒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蟲體內增殖8-12天後,病毒就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將病毒傳出,這隻病媒蚊終生均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
 
Q:登革熱的死亡率?
A:

  1. 典型登革熱:致死率低於1% 。
  2. 登革出血熱:若無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達10~50%,早期診斷並加以適當治療,死亡率可低於5%。 

Q:感染登革熱以後有無免疫力? 
A:感染某一型登革病毒患者,對該型病毒具有終身免疫,而對其他型別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通常約為2-9個月之間,之後還有可能再感染。
 
Q:登革熱如何治療?有無疫苗?
A:登革熱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一般採行支持性療法,目前尚無有效可施打的疫苗。
 
Q:什麼情況下最有可能感染登革熱?
A:前往登革熱疫區,如東南亞國及中國大陸(福建、廣東、海南島)旅遊、探親、經商等為高危險區。所以,返國後若有發燒、關節骨頭及後眼窩痛,3-4日後出疹等,均應儘速就醫,並主動交待旅遊行程,提供醫師診治參考。此外,萬一台灣地區某一縣市發生登革熱流行,前往該地區,也是較危險的。 
 
Q:登革病毒有哪些宿主?
A:目前已知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有人類、靈長類、與斑蚊等三種。靈長類包括黑猩猩、長臂猿等,其病毒血症期比人類短,約為1-2天。人類是唯一能有臨床症狀的宿主,嚴重程度可由無症狀到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Q:登革熱病媒蚊幼蟲孳生在哪裡?
A:

  1. 登革熱病媒蚊幼蟲均孳生於人工容器及自然容器內。
  2. 人工容器在室內包括種萬年青或黃金葛之花瓶、花盆底盤、冰箱底盤及地下室積水,而室外則包括水桶、陶甕、水泥槽等儲水工具,廢棄物包括飲料罐、紙杯、紙碗、塑膠袋等小型廢棄物,塑膠水桶、臉盆、洗澡盆、鍋、碗公、瓢、盆、輪胎等中型廢棄物,不用之浴缸、馬桶、電冰箱、洗衣機、各式各樣傢俱等大型廢棄物;自然容器則包括樹洞、竹筒、葉軸等。

Q:登革熱病媒蚊成蚊棲息在哪裡? 
A:埃及斑蚊喜歡棲息在室內,例如在廚房內,多棲息在陰暗、潮濕、不通風的腳落;在臥室,多停留於牆角、窗簾及懸掛之深色衣服上。白線斑蚊的棲息場所多在離孳生源不遠的地方或孳生場所的陰暗避風處。例如水缸、水罐、水桶等器皿內壁、堆放輪胎的陰涼處,以及附近的樹林草叢、竹林與空屋等處。
 
Q:登革熱病媒蚊成蚊何時吸血? 
A:斑蚊主要在白天活動及吸血,而高峰期常因調查季節及地區而有所不同。例如埃及斑紋喜在室內棲息,室內叮咬人之高峰時刻並不明顯。而白線斑蚊喜在室外棲息,所以一天內可見晨昏二個高峰,約在當地日出前後1-2小時和日落前2-3小時,且下午高峰較上午高。
 
Q:斑蚊之生活史為何?
A:斑蚊生活史包括卵、幼蟲(孑孓)、蛹、成蚊四階段,而其發育所需的時間常因溫度、食物的狀況而有不同。一般而言,平均卵期1-3天,幼蟲期4-7天,蛹期1-4天,所以斑蚊從卵、幼蟲至蛹約需6-14天,雌蚊約可存活15-30天,雄蚊約7-14天。
 
Q:我家住十樓,為什麼還有蚊子?蚊子究竟可飛多高呢?
A:蚊子也會搭電梯呀(電梯門開啟時進入)!蚊子雖然由地面垂直起飛直達十樓機率不大,但藉由氣流、工具的運送,還是可能登高的。所以請特別留意住家樓下、地下室或停車場是否佈滿了蚊子的孳生源(積水容器)喔! 
 
Q:社區發生登革熱流行時民眾該怎麼辦? 
A:

  1. 清除居家環境中各種病媒蚊孳生源,不使病媒蚊孳生。
  2. 白天外出活動時避免被登革熱病媒蚊叮咬,可穿著長袖長褲,裸露處噴防蚊液。
  3. 家中裝設紗門紗窗。
  4. 配合政府做好防疫措施。

Q:如何防治登革熱?
A:目前登革熱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而且又沒有特效藥,所以登革熱防治僅能控制登革熱病媒蚊密度。控制病媒蚊密度最有效的方法為清除積水容器,杜絕病媒蚊孳生。 
 
Q:什麼是病媒蚊孳生源?
A:病媒蚊孳生源是病媒蚊幼蟲及蛹所生長的環境,以登革熱病媒蚊而言,其孳生源是指『所有積水容器』。
 
Q:如何一勞永逸清除孳生源?
A:改變個人行為,避免棄置各種容器,才能一勞永逸的將孳生源清除,處理流程如下:

  1. 種水生植物的容器:一般常見的水生植物包括黃金葛、萬年青、水芙蓉等。
    • 將小石頭或 彩色的膠質物放入容器,水面不可超過石頭或膠質物表面。
    • 將食蚊魚放入種水生植物的容器內。常見食蚊魚包括孔雀魚、大肚魚、台灣鬥魚等。
  2. 貯水的容器:常見貯水容器包括澆花、洗滌、飲用的水桶、陶甕、水泥槽等。
    • 不用時倒置
    • 使用時,加蓋密封。
    • 若因特殊需要,無法密封,可養上述食蚊魚,並放置水芙蓉。
  3. 廢棄容器:不要隨意堆積或亂丟廢棄容器於戶外,常見廢棄容器包括飲料罐、便當盒、臉盆、水族箱、浴缸等。
  4. 人為建築:於建築時,避免留下積水的可能,例如庭院造景時,於流水的四周勿留積水的水窟;仿竹子時,勿留竹洞。
  5. 天然容器:包括樹洞、竹筒等。樹洞可以填土並種植植物以防泥土流失。竹筒請在竹節處砍斷,勿留竹筒積水。

Q:民眾若未能配合主管機關之防疫工作會受到處罰嗎?
A:疫情發生時民眾若未配合主管機關之病媒孳生源清除工作,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處新台幣一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若拒絕、規避或妨礙防疫工作,則依第四十一條規定,處以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以下罰鍰。

  • 市府分類: 衛生醫療
  • 最後異動日期: 2023-09-15
  • 發布日期: 2023-09-15
  • 發布單位: 臺中市和平區衛生所
  • 點閱次數: 382